【老曹读市】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思辨:从两极到中庸(下)

2018-11-29 14:39 来源:安防帮 作者:曹国辉

11.jpg

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很多两极分化的理解与做法,如建设的繁与简、快与慢、大与小、聚与散、表与里、破与立、横与纵、体与用等等。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往往是先认准一种相对极端、但见效快的理念,快上大干一翻,然后逐渐发现过激的政策或措施会引发诸多弊端,这时再进行纠偏,有时也不乏矫枉过正之嫌,最终走向良性的中庸之道。所谓的“摸着石头过河”,我想也同样适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

破与立

破与立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永恒的话题。从破除条块体制和信息孤岛的制度创新,到由“政府主导”向“政府服务”过渡的角色创新,再到“建设为主”向“运营为王”的阶段创新,“BT建设”到“PPP投资运营”的模式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破”与“立”的转换和创新。

传统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大都定位为经营城市的主导者,尤其在土地财政期间,政府通过财政担保支付,引导资金流向其规划设计好的产业方向。这种模式曾一度极为成功,但在2008年后,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投资过热、房地产泡沫等重大问题。

近年来,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行政干预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逐步缩小审批权限、简化流程、放松管制、鼓励创新、关注民生、辅助就业。从而将政府定位转变为服务企业、保障民生、辅助与监督城市运营。

另一方面,早期智慧城市以建设为主导,这样更方面于在白纸上绘制蓝图,但建设高峰期过后,必然会遇到城市承载力不足、投资密度不够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粗放型建设向精细化运营转变。以智慧化运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筑巢引凤,对城市进行更有效率的监管。

智慧化的城市运营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智慧的共性运营平台和具有综合职能的智慧中心,以及各种智慧应用领域(子系统)的落地运营服务。

12.jpg

横与纵

智慧城市落地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产业应用,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平安城市等;另一种是区域综合应用,如智慧产业园区、智慧开发新区、特色小镇、智慧网格化管理等。

智慧产业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它既包括城市原有核心产业的智慧技术升级改造,也包括区域产业集群分工、创建战略新兴产业,以及通过智慧化运营提升城市安全、便捷、健康、高效四大基础职能以带来更多商机,如雪亮工程、智慧养老、智能社区等。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都是从某一智慧产业应用,来切入智慧城市。

另一种智慧城市落地思路,是以区域整体智慧化应用提升来介入的,如各地的智慧新区、智慧园区大都采用该模式。

区域智慧城市建设往往涉及网格化管理,这是一种从下至上的新型信息化管理手段,它是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联动与资源共享。

网格化管理的优势是解决了条块制度的弊端,转变了领导方式,以基层为核心,进行基层由下至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因而更方便智慧城市系统应用落地。

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很多两极分化的理解与做法,如建设的繁与简、快与慢、大与小、聚与散、表与里、破与立、横与纵、体与用等等。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往往是先认准一种相对极端、但见效快的理念,快上大干一翻,然后逐渐发现过激的政策或措施会引发诸多弊端,这时再进行纠偏,有时也不乏矫枉过正之嫌,最终走向良性的中庸之道。

所谓的“摸着石头过河”,我想也同样适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

13.jpg

体与用

智慧城市同样存在“体”与“用”这两极。笔者认为城市建设主体就是“产业化”与“民生保障”,而城市建设之用则为“技术”和“资本”,这两种智慧化的升级手段。

对人而言,可以说没有身体(体)就不可能有活动(用),所以体用的关系是:先有体,后有用,体指挥用,用从属于体,以体为静,以用为动,体用相互促进。

同样道理,区别新旧城镇化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进行“以人为本(体)”的城镇化(而非以土地为本)。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真正的城市是由居民而非混凝土组成的,而政府的主要职责不是为根本无法弥补成本的建筑或铁路项目提供资金,而是关爱他们的居民。

在这种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中,土地不再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而成为了合适的载体,将工业化与人的城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达到“产城人”融合的新高度。

资本与技术两大要素(用)一直是支撑着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早期土地财政、BT模式建设开始,资本的力量一直左右着智慧城市发展。当前阶段,通过引入更多民间资本、股权产业投资基金,利用PPP模式等方法,资本市场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中正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更不开技术的支撑,这应该包括智能信息化和生态低碳技术两大类技术支撑体系。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AI等技术落地应用日渐普及,城市信息化变得愈发智能。

而垃圾处理、空气治理、城市矿山、土壤修复、污水处理等一系列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体系、循环经济的普及,则带动城市走向更加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小结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中庸之道,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中这点同样重要。我们既需要快慢适中的发展速度;大小恰当的投资密度;繁简适度的运营理念(非单一项目,亦非无所不包,非重复建设,亦非理想化的顶层规划)。

也需要聚散搭配的发展思路(以区域城市群为主,中小城镇化为辅);表里如一的认知思维(不脱离产业化、信息化、民生保障的大背景,片面追求GDP增速与生态环境保护)。

还需要破旧立新的势能转换(政府主导向政府服务转换、BT建设向PPP投资运营转换、不可持续的土地模式向可持续的智慧运营转换);纵横交错的落地方案(单一智慧产业应用与智慧区域综合应用落地相结合);体用结合的发展模式(以产业化、民生保障为体,结合资本与技术手段之用,共同发展)。

附:【老曹读市】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思辨:从两极到中庸(上)

责任编辑: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