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发布 2019进入极速爬坡期

2019-01-11 10:46 来源:赛迪网

站在2019年的门槛,在对2018年意犹未尽的回味中,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量子计算等技术浪潮的催生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多个场景中都已切身感受黑科技变革的力量。

智慧城市的前进给民众的直观感受也许是移动支付带来的无现金时代,也许是“最多跑一次”的便民政务,也许是线上申报纳税的快捷办公,凡此种种都在颠覆已有的办公模式和生活方式。而更宏观层面来看,各个场景中的海量数据和数据共享更需要协调机制,行业标准亟待出台。

于是,2016年首个智慧城市国家标准《GB/T33356-2016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出台,2017年发布了五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2018年智慧城市标准发布多达11项,覆盖了顶层设计、平台设计、技术应用和数据融合、数据安全、评价模式等多维度,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把关,制定规范体系、建立良性市场循环。

u=1248881258,1724492471&fm=26&gp=0.jpg

两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发布 2019进入极速爬坡期

就在近日,涉及智慧城市建设的两项国家标准再次发布,对智慧城市平台建设和术语使用提出细致规范,也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精细化、因地制宜的成熟阶段。两项标准分别是GB/T36622.3-2018《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第3部分:测试要求》和GB/T37043-2018《智慧城市术语》。据了解,《智慧城市术语》(GB/T37043-2018)标准作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中的基础性标准,界定了智慧城市领域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第3部分:测试要求》(GB/T36622.3-2018)标准则是对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的功能、性能测试要点做出要求。

针对京津冀、雄安新区、城市群等建设,近日来频频获批规划,这也是我国重点地区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日益成熟的标志。

仅仅是新年伊始这一周里,《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和《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均已获批,相信在多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的指导下,将会加速推进高水准、世界级的国际化新城。

截至2018年12月,全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90%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700多个城市(含县级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已有2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而2018年的风雨兼程中,由于顶层设计脱离现实、片面共享忽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欠缺、信息封闭、民众参与少的问题也让极个别城市部门出现难以为继的烂尾项目。究其根本则是由于缺乏科学顶层设计,支撑平台、技术平台难以和城市实际信息化水平匹配,而在新年开始施行的两项标准指导下,技术规范将会更加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2018的脚步远去,智慧社区、智慧交通将成为智慧城市在2019年的下一片蓝海。

2019年,互联网企业、技术企业、与政府深度合作的企业仍旧是新年中活跃主力军,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复杂技术和长期投入都需要多方协作努力,才能将持续建设、升级再造。

2019年,5G的商用,城市内部、城市之间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云计算、大数据、AI、IoT的技术也将更加成熟,在其之上的各类大脑应用、城市计算平台将走过缓慢曲线,进入急速爬坡期。

而在行业标准和顶层设计中,也会陆续结合实际建设经验和反馈同步调整相关规划的细则内容,行业标准也进入了整合收口的关键期。

责任编辑: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