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全球!北斗系统完美收官后将带来这些改变

2020-06-24 10:41 来源:智安物联网 作者:缙霄

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此次发射成功后,联合国外空司专门发来视频,祝贺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肯定北斗系统正在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赞赏北斗系统在和平利用外太空、参与联合国空间活动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此次发射的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在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指标优异基础上,择机面向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以及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

这些行业的这些改变,你知道么?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落地,对于普通个人用户来说,并不需要通过特别的途径选择使用北斗服务,北斗服务已经通过芯片内置到我们的手机、汽车等设备中。我们使用导航定位服务的时候,就已经用上了北斗卫星。

bf938a0297307e98b42386aeff88c3d1.jpeg

星耀全球!北斗系统完美收官后将带来这些改变

而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减灾救灾等各行各业里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应用,有望为这些行业带来一次质的飞跃。

先从交通运输来看,交通一般分为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是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解决好停车位问题,交通就会相对顺畅,反之则会拥堵。

进一步来说,当下突出的一些问题,如车辆争道强行、乱道行驶、乱停乱放,往往是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相互作用的结果。各种车辆(包括非机动车)随意停放、随意占道,皆为静态交通的混乱导致动态交通的无序。而造成静态交通混乱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停车位的严重短缺,机动车无处可放。

为了改善停车环境、满足城市出行需求,智慧停车便应运而生。可以说智慧停车行业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各城市对于智慧停车系统的建设中,有一些城市另辟蹊径,通过北斗卫星点位停车诱导系统、智能地锁、共享停车系统等多种高科技手段,让公共占道停车更加“智慧”。由于北斗导航系统的高精准性,在停车站点使用北斗卫星点位停车诱导系统通过给车辆安装电子标签,能够详细了解车辆的行驶轨迹,通过停车中心的APP能够将最近的车位显示出来,并且能够具体到某个站点的泊位号,实现精确诱导停车。再通过电子围栏技术将停车泊位全部纳入围栏内,进入围栏内的系统就识别为进到停车位停车,对于购买年卡、月卡的用户,系统通过录入后在车主停车时就能够自动识别,如果是有人值守的站点将会通过后台将车辆的信息直接发送到POS机上,车主不用做任何操作就能找到最近的停车位,并且停车、驶离。

本次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落地,有望将这一系统推广,令更多人享受到更智能、更安全的日常出行。

再说说应急救援,因三个轨道面的星座设计是北斗导航系统的独创,与其他导航系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增加了高轨道卫星。而利用高轨道卫星,北斗还增添了通信功能,提供全球独家的短报文服务。

在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地区,这一功能似乎鸡肋,但在大量尚未有网络覆盖的地区,如沙漠、远洋、深山、森林等,就必须要依靠卫星通信。一般卫星通信比较昂贵,北斗短报文则成本低廉,且附加在导航终端里,更为便利,在应急救援、远洋渔业等领域得到有效应用。

当前,北斗三号的短报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从北斗一号一次发送120个汉字提升到一次1000多汉字,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举个例子,渔船在作业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遇险,搜救终端在触水之后会自动把搜救信号发到卫星上,卫星会把这些信息转发到地面系统,地面系统可以快速计算出遇险者的位置,通知附近的救援力量快速开展搜救工作。北斗提升下更快捷、更准确的救援能力,将会为我国每一位公民的安全做出额外保障。

卫星互联,低空“新基建”指日可待

四月底,一场名为“新基建”的南风骤起,呼啸而过中百业乘风而行。在风口中,有一个并不新鲜的名词也被列入其中,直至今日北斗落成,它便又一次冲回了大众的视野。

今年4月,卫星互联网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也首次被纳入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的范畴,标志着卫星互联网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雷军也提交了关于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建议。

所谓“卫星互联网”的故事,还要从很久以前说起。曾经一位摩托罗拉的工程师在海边度假,听到妻子抱怨说海滩太偏,电话信号无法覆盖,就想到了用环绕全球的卫星组建一个星座,解决信号全球覆盖的问题。这个想法得到高层认可,很快启动了铱星计划。

虽然铱星计划同摩托罗拉一同没落,但这就是卫星互联网最早的雏形。在曾经是二十年间,通信卫星主打的移动电话,主要是为了不受基站限制,为一些人迹罕至的区域提供电话服务。对于普通人来说,装天线看电视变成过去时,那卫星的作用就约等于不存在了。

本次“卫星互联网”乘新基建之东风,携北斗之大势回归,主要是当前可以凭大量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通讯网络,实现全球通信无缝覆盖,弥补现有地面互联网网络的覆盖盲点,解决边远、分散地区以及空中、海上用户的连网需求。

这种“天空基站”随着众多科技巨头的倾情加盟,不仅为卫星互联网找到了新的商业目标,也以金钱的力量直接推动了卫星产业链的成熟。

虽然从效率上而言,卫星互联网被我国主导的5G按着打,但一方面,它可以替代地面的光纤网络,作为远距离传输的中继节点,补充全球的骨干传输网络,作用类似于海底光缆;另一方面,它可以为手机、IPAD等设备提供宽带上网服务,作用类似于现在的WIFI及4G。

但5G与卫星互联网这种长期共存、场景互补的环境下,那些在5G鞭长莫及的地方,比如基站无法覆盖的海面、高山、高空等地区,或者应急灾后救援,应用更灵活,可以为5G补盲点。

例如当前中印边境线上地广人稀,印方多次通过一些人迹罕至的小路入侵我国领土,侵犯国家主权。恰逢高原之上基站难以全部覆盖,致使传统如周界报警、电子监控等技防手段无法使用,如果未来卫星互联网被大范围部署,那么智能监控、周界报警等安防手段在边界上表现值得我们期待。

结语

星耀全球,造福世界。人类梦想追逐到哪里,就希望时空定位到哪里;人类脚步迈进到哪里,就希望导航指引到哪里。2035年,我国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为人类走得更深更远做出中国贡献。

同时,疫情放大下的国际关系摩擦、技术卡脖子威胁,也让我们更加坚定数字新基建这一战略。过去凭借人口红利稳居传统制造业Top1大国的历史可能会过去,而数字新基建将成为通向未来更发达、美好的中国的一把重要钥匙。 

责任编辑:潘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