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中安信联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快鱼电子股份公司、Western Digital 西部数据、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市牛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英飞拓智能锁)赞助的“2019中国公共安全产业高峰论坛暨品牌盛典”在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隆重举行。此次盛会由高峰论坛、专家领导主题报告、发布2018年度安防行业研究报告、颁奖盛典、抽奖活动等几大环节组成,盛会现场汇聚了协会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业内工程商、集成商、代理经销商、知名媒体等,共同见证了盛会的成功举办。
下午,公安部一所研究员李仲男先生发表了演讲,就“安防新技术与应用”与参会的专家、领导、安防行业的同事以及媒体朋友们做了分享。
公安部一所研究员李仲男先生
以下是演讲实录:
安防正处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安防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大好形势,随着社会需求的深化、新技术的支撑,以及安防的新定位,使得安防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和新的动力。同时,也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复杂局面,经济下行造成需求大量下降,由于供需关系的适配,使得安防很多制造企业处于一种困难的状态。
安防建立了新的知识体系,但新的知识体系出现凸显了安防的短板,形成了信息产业队伍的冲击,一系列重大课题难题摆在我们面前。不过挑战从来都是与机遇并存的,如果我们针对这样复杂的环境深化改革,补足短板,破解难题,实现转型升级,就会迎来美好的前景。
在这种环境下,有很多企业虽豪情满怀,但困惑和迷茫依旧挡在面前,也有很多企业找不到方向,失去了选择的能力。
安防是个典型的中国化概念,是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一朵浪花,国际上并没有安防这个词,他们把国家安全以外的涉及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这项事件统称为紧急事务,有点类似我国现在的应急管理部业务。他们虽是社会上保安业的范围,但这些事件和业务曾经在我国也是公安业务的一个主要部分。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一些由专业部门,在重要单位、重点部位进行的专业工作实现了市场化,交给社会上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来承担,安防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中国安防。
在确定中国安防出现时间点的时候有很多说法,其中最多的是把石家庄地方工作会议作为安防出现的时间点,也有人把各公安局成立地方办作为安防出现的时间点,而我认为中国安防出现的真正标准是一批安防企业的出现。今年是安防40年庆,很多协会机构都在制定安防的活动,向官员致敬,向成功的企业家致敬,但更应该向所有安防人从业者致敬。今天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一个致敬安防的活动,向优秀的安防企业致敬。所以在这里,我向获奖的企业表示祝贺,同时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向那些开创我国安防的第一批安防企业、企业家和安防人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安防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1.开创期
在这个阶段形成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形成了以探测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体现了安防的基本特点。
2.发展期
安防的社会学意义得到认可,安防成为很多重大事件发生以后的刚性需求。形成了以视频监控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和相应的特色产品。在这个阶段,可以说安防有了量的提升,有了规模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这个时候安防还是以工程商为主,制造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3.转型期
第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安防最华彩的一章,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形成安防独特的核心技术产品,制造业在这里成长壮大,这些过程逐渐呈现了现代安防理论一个基本构架。在安防的转型期,开展了三次重大事件活动,这三次活动始终在探索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智能监控,警察口中的智能警务又该是怎么样的?智能监控在安防的内涵从工程层面、功能层面到信息层面,再到数据层面,挖掘数据的价值可能是最接近智能监控或者智能安防本质的答案,但它还不是最后的答案,至于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毕竟智能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
三次重大活动:一是平安城市建设,它是公安系统加强基础信息建设的一个工程。在这个项目中开始了安防数字化的进程,提出了网络化、智能化的概念。二是3111试点工程,多机联网试点确定了数字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应用模式,安防开始走向了信息化的进程,也首次提出智能化的标志是对图像信息的自动解释。三是雪亮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落地应用,图像信息深化应用,安防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信息化的过程,开始了云化的发展。
在这三个重大的实践过程中,安防实现了信息化,信息化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数字化、信息化、云化。系统云化、产品云端化、服务体系云化是的三个特征。
在短短十几年中,安防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有了质的提升,展现出它发展的趋势,使我们可以跳到安防的远方,体会安防浓浓的诗意。我们这个组织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做行业趋势的研究。研究趋势是正确的认识趋势,因为趋势不是人主观意识,它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确认识趋势,才能把握自己的方向,找好改革开放的切入点。
安防知识体系
我想强调安防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因为安防技术确立了新的知识体系,安全技术从公共安全一个组成部分,现在成为公共安全网的关键技术,组网应用的核心,也正是现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和最佳途径。安防系统将从应急体系向预警体系转化、从事件管控向风险管控转化、从静态的探测到动态监控转化、从原来的治安事件防控转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因此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高度,安防行业与信息产业共同打造智能产业,将是一张新的响亮名片。
安防转型是社会需求深化的要求,是科技进步的必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呼唤,让我们破解难题,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为了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将能力与战略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安防行业的转型升级。首先,安防系统不但知识难度、知识体系提升了,连系统的结构、形态和功能都已经发生了变化,知识含量高了,我们原来的技术能力就不适应了。其次,顶层设计应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因为顶层设计的系统是具有开放性、服务性的系统。但在过去,安防把封闭作为系统的主要特点以至于短板凸显。而上述的改变暴露了安防短板,观念陈旧、知识陈旧,技术能力不足,都将是安防发展的瓶颈。因此,在能力与战略的提升的同时,还要实现知识的更新,而知识的更新和能力提升战略的核心目标是人才的培养和获得,全员全部过程的培训包括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这些是最有效的措施。
在安防的知识体系中,最下层是基础技术,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这些基础技术在行业里该进行怎样的应用,它如何支撑安防技术有一个新的发展和提升?
安防基础技术
云计算,它是观念创新产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它是资源配置的新观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标志。它通过虚拟化技术把分散、分布的资源虚拟为一个巨大共享的资源库,并进行自动、智能、灵活的调度和调控。并依托互联网实现开放、分布、并行的多任务、网格化计算的商业化,这样就可以为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服务。这个新观念也产生了系统建设的新观念,这就是业务外包和购买服务。原来我们都是自己花钱买设备,建系统,有的时候可以考虑花钱购买服务,让云给配置资源和服务。虚拟化是云计算最精彩,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让人最忧虑的部分。为什么,虚拟让人一听就感觉它高深莫测,而且可能会发生许多安全的问题,其实不然。正是这样一种结构才保证了系统的高完成性。大家知道均衡、并行实际上是多重冗余的概念,但却是系统最安全的架构,而虚拟又是最利益保密和信息安全的一种结构。这种虚拟化过程使得用户不用去了解云中基础设施的细节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只关注我们所需要的资源、知识和服务。一个云计算的架构由物理设备、软件组成。主要包括端、网络、资源层和服务层等,其核心是资源层和网络层。
云系统按照以前构建信息系统化结构图的习惯方法可以表现为四层、中间两层,其中资源层又可以称为云平台层,它主要由虚拟化的操作系统,虚拟化的存储系统和计算等资源构成。再加上它的工具、算法和应用软件与对于资源和算法统筹的管理,还有负载的均衡、任务的调动,这些就构成了云平台资源的体系。 网络,也称管道。有多种方式(PON、5G等)其中最主要的是IP网络,它负责各层间和云平台内的联网。把这两层抽象为“云”,把端、用户都定义为端,既“云-端”结构。云-端结构是一种最简洁,最开放,最安全的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云-边结构也是云-端结构的一种,云-边结构强调计算能力的分布式结构,它又可以扩展为云、边缘域和端的结构。在这里边具有云和端的双重特性,这是智能化系统的最佳方案,可以说应用云计算是大势所趋,是公共安全网、大数据及分布式存储的要求,云计算可以支持消费安防产品的发展,云系统、云服务是我们构建安防生态的核心。
大数据,是基于数据价值理解的新观念所产生的一种新的业态。数据采集能力和存储能力的提高,我们现在可以很容易获得大量数据,并存下来,但麻烦也接踵而至。为什么?因为大量数据中找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就很困难。实际上这要求对数据的价值有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通常认为数据的价值在它载有的表面信息,没有信息的东西就是垃圾。但新观念不这样理解,他们认为巨量数据所载有的共性信息是数据的潜在价值,因此数据不是垃圾,是资源,越大越好。这一点正是我们现在讲产业化、数字化转型的由来。
当我们给出一个数据服务的产业链后,大家就可以看到产业链里有存储、检索、挖掘,这都是提供数据服务的产业环节。又因为搜索只能获得数据的表面信息,只有挖掘才能得到深层次的增值信息和大数据的真正价值,所以做大数据就是要做数据挖掘,而不是做数据的搜索。大数据将促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分析所有数据的共性信息,从而得到具有趋势性和预测性的信息,这就是数据挖掘的过程。单就得到的信息具有趋势性和预测性这一点来讲,我们很容易理解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是预测。它将为人类的生活提供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使我们具有更强的决策力和流程优化的能力,数据将会转化为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数字资产。而把数据价值,把数据转化为资产的这一过程,就是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大数据可以解决巨量的计算,实现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有效的、快速的处理。在安防系统中,它可以提供对安防系统的风险评估、构建城市空间图像、实现空间预测调节等帮助,还可以提供实时、并行、同步的大量数据处理。这里大家要注意的是,大数据不是且不可能只用一台计算机或者几台虚拟机来进行顺序式的计算,必须采用云、并行、多任务、网格化的计算。云计算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样,相辅相成,互相支撑。
互联网实现了计算机的互联,由此可引申出,物联网的产生源于人们希望通过物与物的互联实现对物质世界的深刻感知。物联网就是通过真实、透彻的感知,基于宽带、泛在的互联,把现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把人类社会的活动用技术的系统表达出来,把物与物、物与人的关系用机器的语言来解释。但这样的结构必然会引起社会管理系统,或者所谓的安全监管系统革命化的变革,因此当独立单一的监管平台提升为开放多元的综合平台,其提高效率,降低社会成本的特性,就注定了它必将引起安全监管系统的革命。实现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对人的安全行为、物的安全状态、环境及管理进行监管,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质量、本质安全的内涵。而正是这种结构体现,促进了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的建设。
物联网思维,采用物联网架构和要素构建安防系统和开展物联网应用。进而对系统的安全状态、真实感知、精确定位和准确评估,对不安全状态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改善和有效的反应。智能物联网是当下非常热的一个词,什么叫智能物联网?
以“云”作为物联网的平台,以传感网作为边缘域,以软件定义设备作为边缘域节点,这就是智能物联网。根据这样的定义,可以看到智能网的关键要素是智能感知,采用软件定义产品,通过融合其它手段实现真实透彻的感知,保证系统数据的质量,这就是智能感知。而物信融合,则实现物联网和其它信息网络的融合连接,物信融合实质是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它构成了大数据的基础环境。人工智能的赋能,在各要素中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提高数据的质量,提高系统的效率。最后一个要素是数据挖掘,系统应该挖掘数据的价值,实现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即模拟人的思维信息过程,最终形成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它从编程技术到机器学习,再到深度学习,学习能力有了极大地提高。特别是深度学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及发现这些数据的分布式特征结构,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这种方式适于解释图像、声音、文本这类非结构化数据。所以说人工智能的出现促进了特征识别技术的突破,现在普遍应用的人脸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所导致的结果。我们也可以期待声纹技术、文字识别技术在不久将来获得应用。
人工智能应用对于安防来讲涉及方方面面,从功能、设备再到系统,主要有实现功能的自主化,提高动作的精确性和效率,提高系统的决策能力。但是所有这些应用的实质是,人工智能可以把数据,可以把信息转化成有效的数据,为大数据提供丰富、完整的数据资源,提高特征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因此,实现数据或者实现图像信息的深化应用,这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
上述内容在科研、工程实践中可以用下列四句话概括:
1.顶层设计建架构。建立开放的系统架构,构建云系统或者云平台。采用物联网思维设计系统,所有这些都必须采用顶层设计的理念。这里特别强调顶层设计说的不是领导层的设计,而是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
2.数据挖掘是目标。产业数字化转型,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的核心是挖掘数据的价值,而数据挖掘自然而然就成了信息系统、社会管理系统的基本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发展数据服务产业,向各类企业提供完善的数据服务。这里再强调一下,数据挖掘,非数据搜索。
3.创新亮点在场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通过特定场景训练逐渐完善和实用,同时在应用中还要通过积累的数据来不断的提升。因此,创新一定是表现在场景。如果没有场景,人工智能只是理论,只是算法,不是产品。我们现在总讲什么落地,实际上这个技术本来就是地上的技术,让我们天天吹来吹去,把它吹到天上,所以现在还得想办法把它落下来。
4.人工智能定成效。这里特别强调,人工智能赋能不是加油,不是充电,它是提高引擎的能力或者换引擎。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我们前面反复说了是提高数据的质量,系统的效率,这是实现大数据的根本。
这四句话可以把前面所讲的概括起来,顶层设计建架构、数据挖掘是目标、创新亮点在场景、人工智能定成效。
结束语:
观念定义技术、市场;
意识决定挑战、机遇;
正确理解新技术的实质,才能找到转型的正确方向;
抓住需要解决(破解)的难题,就是迎接挑战;
有挑战的事业,才是机遇;
我们的事业——中国安防!
责任编辑:潘一大
小手一抖把码扫,物联消息全知晓
2024-11-15
2024-11-18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8
2024-11-15
2024-11-21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