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两小时就饱和的安检设备,安检智能化势不可挡

2019-12-27 16:42 来源:智安物联网

12月25、26日是香港的法定节假日,很多香港民众表示现在内地的发展越来越好,珠三角很多城市都不比香港差,所以趁着圣诞节假期来内地度个假。12月25日上午8时许,深圳湾口岸入境大厅迎来大批香港居民,形成入境客流高峰。面对不断增长的入境旅客,整个查验大厅呈现一个拥挤的态势。深圳湾边检站启动应急预案,在开启入境大厅临时查验台的基础上,将出境大厅临时查验台也调拨至入境大厅,全力验放入境旅客。上午10时左右,入境大厅客流达到超饱和状态。

深圳湾边检站数字显示,截至12月25日中午,深圳湾口岸共查验出入境旅客逾5万人次,其中入境方向4.2万人次,较2018年同时段客流增长达45%。

安检升级实乃大势所趋

近年来,全球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导致国际安全形势趋于严峻,各国政府对安全检查的重视度不断提升,这便为安检设备的转型升级埋下了伏笔。而伴随AI赋能安防,智能安检也逐渐由普通公共领域拓展至海关安检、出入境安检等场景。安检门与安检机便是常见的智慧安检产品的代表,前者可以分类检查人体携带物品,快速区分出违禁品,提升安全检查的效率,后者可以自动识别包裹的物品,协助安检人员进行图像识别判断。

可以说智能安检诞生的意义其实尤为重大,其本职工作暂且按下不表,就单说安检设备升级后对于游客的体验会有一个质的提升。对于乘客而言,安检步骤繁琐会导致愤怒、焦躁等负面情绪。例如在2018年3月份,美国推出新的机场安全电子设备禁令,国土安全局还宣称有可能扩大禁令范围。然而新的禁令导致运营中断,并引起了旅客强烈不满。而据Business Insider 报道称,一项对北美机场的调查显示,在机场里心情愉悦的旅客比普通旅客多花费 45%。而等在安检处的时间每增加 10 分钟,他们“买买买”的支出就减少 30%。

升级后的安检系统长这个样子

其一、传统人检不堪示弱

看着安检设备在不断更新换代,而被安检员拎在手上的金属探测器似乎一直都是那个黑黑的大长条,往往总会让人产生一种“传家宝”的错觉,实则不然,金属探测器经历了几代探测技术的变革,从最初的信号模拟 技术到连续波技术直到今天所使用的数字脉冲技术,金属探测器简单的磁场切割原理被引入多种科学技术成果。无论是灵敏度、分辨率、探测精确度还是工作性能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timg (1).jpg

面对两小时就饱和的安检设备,安检智能化势不可挡

目前的金属探测器主要有三大类,电磁感应型、X射线检测型和微波检测型,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机场、公安、边防、法院、监狱、体育场馆、会展场馆、娱乐场所、车站码头等行业的安全检查,另外目前特殊行业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在贵重金属制造加工企业(首饰、电子、五金、汽车等企业)的防偷窃检查。

其二、人脸识别依然“坚挺”

提起人脸识别你第一反应的是什么?是前一阵子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AI换脸还是日常生活中刷脸解锁手机亦或是前两天的3D面具破解支付宝微信?

其实在人脸识别的逐步兴起的过程中,首先落地的是智能终端,得应于支付端APP的个人身份信息收集与验证,人脸识别技术的更迭与完善成熟才有了发挥的空间。而将人脸识别应用在安检,是拓展性实现生物识别技术场景应用,提高安检识别效率的论证方法之一。2013年1月,台湾桃园机场将人脸识别用于出入境自助通关,是国内首个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入出境管理的机场。2016年7月,深圳宝安机场首次将人脸识别系统嵌入到机场安检信息系统。标志着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机场所接纳。

其三、物检系统坚挺如初

物检设备可以说是安检家族里的一员老将,很多人一听说安检第一反应就是带着传送带的安检机,按照地铁、火车、飞机及出入境等“逢包必检”的安检要求,在安检行业发挥巨大作用。

而随着可人员的努力,安检设备已经开始应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安检机的主要应用方式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智能识别安检图片中的违禁物品,研发人员将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安检仪上,研发的新型智能安检仪在效率和辐射安全上有着绝对优势。

以安防翘楚企业OBE太赫兹研发的“无感知安检系列”为例,其将太赫兹、毫米波技术与门控安防产品、AI、物联网等技术有机结合,量身定制集门控、安防、科技安检于一体,不仅节约了成本,毫米波技术所带来的无接触式安检还会极大的提升了被安检者的体验度。

结语

虽然传统安检设备仍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砥砺前行,但相较于智慧安检的相对落后便使其“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在不久的将来,进站刷脸快速通行,更舒适、更安全的无接触、无辐射安检方式已是大势所趋。

就此次深圳湾口岸安检仅两小时便宣告饱和而不得不进行引流而言,面对舶来节日所带来的人流就难以招架,那么在面对我国的春节与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所带来的人流又该如何承担?

所幸得益于当下AI的发展,安检的效率在未来会越来越高同时还会大大降低出行人员的不良体验,由此改善民生进而达到惠民惠利的目的在智慧安检的大规模落地应用后是可以做到的。

展望未来,具有新常态化、多元创新型安全检查手段、先进的安全检查设备及智能化管理的安检模式,很有可能会在全球各大城市普及开来。而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等,将成为智能安检落地的有力推手。

责任编辑:潘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