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ECDC萤石云开发者大会观察:垂直场景大模型引领物联网AI新范式

2025-07-02 06:56 来源:智安物联网

6月,杭州的盛夏热浪中,一场以“蓝海潮生 全域进化”为主题的2025 ECDC 萤石云开发者大会成功召开,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交汇点上激荡出新的浪潮。

当通用AI大模型的应用范式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千行百业时,萤石网络以“垂直场景大模型”为锚点,在物联网领域掀起了一场深刻的AI变革。这场变革不仅打破了通用大模型“大而泛”的技术瓶颈,更通过技术底座的迭代升级与生态体系的全面开放,为碎片化场景的智能化落地开辟了新路径。

1b8b6751bf1a67069047b8009ba7199d_e3ba455b9f894915939d56f8e3089327.jpg

通用大模型的“双刃剑”

自2023年GPT-4引发全球AI竞赛以来,通用大模型以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理解和跨领域迁移能力,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标配”。在金融领域,AI大模型通过分析海量交易数据实现风险实时预警;在医疗行业,模型辅助医生进行肿瘤筛查的准确率已接近人类专家水平;在智能制造中,预测性维护系统将设备故障率降低了40%。然而,当通用大模型试图深入垂直行业时,其“泛化能力强、专用场景弱”的矛盾逐渐显现。

以商超连锁为例,某连锁零售企业曾尝试用通用视觉大模型实现门店防盗监控,但模型对“顾客正常挑选商品”与“盗窃行为”的区分准确率不足60%,误报率高达35%。类似场景在工业质检、农业养殖、养老监护等领域普遍存在——通用模型缺乏对特定场景的深度理解,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水土不服”。更严峻的是,大模型的高算力需求与部署成本,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斯坦福大学 2024 年的研究指出,通用大模型在复杂任务中的错误率高达 37%,其中 62% 的错误源于训练数据的偏差或缺失。

通用大模型本质上是 “互联网记忆体”,它们需要突破数字世界的局限,向物理世界的实时数据要答案。可以说“通用大模型是‘通才’,但垂直场景需要的是‘专家’。”垂类大模型的核心优势在于“数据 - 场景 - 迭代”的闭环优化。这一洞察,正是萤石蓝海大模型诞生的逻辑起点。

萤石迭代蓝海大模型2.0  深耕垂直场景

2024年6月,萤石网络发布家居行业首个具身智能大模型——萤石蓝海大模型,标志着智能家居领域从“设备连接”向“场景智能”的跨越。一年后,蓝海大模型2.0的升级,以“感知、理解、记忆”能力的三重进化,重新定义了垂直场景AI的技术范式。

萤石蓝海大模型2.0能力基础迭代

萤石蓝海大模型作为家居行业首个具身智能大模型,时隔一年,迎来了技术底座迭代升级,在打通端云协同链路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技术能力和场景应用。

22.jpg

· 感知能力从“单点识别”到“万物感知”

萤石蓝海大模型 2.0 打破单点感知与浅层分类的局限,实现从单点到万物模型、浅粗层分类到深层细分类的跨越。构建起覆盖入户、庭院、室内、商铺等场景的“家居万物模型”,将感知范围扩展至1200种常见家居目标,并实现“属性+目标”的双重感知。

在动物识别场景中,模型自研的鸟类识别算法可精准识别7100余种常见鸟类;针对欧美农场场景,危险动物识别模块支持熊、狼、虎等36种大类及150余种细分种类的实时检测,当大型动物进入庭院时,系统可立即触发安全预警。

· 理解能力:从“视频解析”到“场景语义”

通用视觉大模型对视频的理解通常停留在“画面内容描述”层面,而蓝海大模型2.0通过“视觉+听觉+传感”的多模态混合理解,实现了对场景语义的深度解析。

具体而言,在视觉层面,萤石蓝海大模型2.0支持2分钟内、多通道视频的同步理解。以萤石人脸视频锁为例,当“穿着黑色外套的男主人拿着纸箱回家”时,系统不仅能识别人物身份,还能结合时间、物品等上下文信息,自动触发需要帮忙拿纸箱等场景化服务。在听觉领域,模型突破传统声纹识别局限,实现了50种以上声音事件(如咳嗽、婴儿啼哭)的识别,以及10种声音维度的宠物情绪分析(如狗的兴奋、焦虑)。

482294736720bc5469e67de74818fc1e_878e69ab08e14b619f6eb9f2e1f6389a.jpg

另一方面还有多模态混合理解模型,可同时整合视觉、听觉、健康传感、运动传感等多模态信号进行综合分析。

· 记忆能力:从“短期存储”到“长期经验”

记忆系统的升级则让 AI 有了 "经验积累" 的能力,蓝海大模型2.0通过构建“目标画像+设备画像+用户画像”的专用存储体系,实现了长短期记忆的融合,实现行为分析及预测。这一路径优势在于:三者画像可互相校验、优化、修正、补足,最终实现家居领域的长短期记忆能力,并为后续垂直场景大模型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以长辈看护场景为例,系统通过持续记录老人的生活规律(如起床时间、活动范围、行为习惯),生成“活跃时间图谱”和“健康基线模型”。当老人行为偏离基线(如凌晨3点起床、24小时未离开卧室)时,系统不仅会触发实时预警,还能结合历史数据预判潜在风险。这种“经验积累”能力,让AI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

推出垂直场景混合大模型

当通用大模型在“广度”上卷起千层浪时,智能家居行业正悄然掀起一场关于“深度”的革命。在本次开发者大会上,抢先布局智能家居行业垂直大模型的萤石网络,首次将垂直场景混合大模型推向台前。

针对通用大模型存在的“模型庞大成本高、专用场景泛化弱、特殊场景专属功能难定制”等行业痛点,萤石蓝海大模型 2.0 依托自身物联技术优势,创新推出垂直场景混合大模型能力,具备可定制专用功能、场景化深度优化、模型轻量化成本低等显著优势。

大模型先依托于萤石垂直领域数据和专用知识内容进行专项模型微调,在此基础上再串联组合感知及理解能力形成不同的能力组,最后再配合长短期记忆能力,最终实现集感知、理解、分析、规划为一体的垂直场景大模型。不仅破解了通用大模型在智能家居领域“水土不服”的难题,更以“精准智能”重新定义了人与空间的交互方式。

44.jpg

目前,模型已落地入户安全、老人看护等多个消费类垂直场景。以长辈看护场景为例,大模型深度聚焦“长辈看护”这一特殊场景及目标群体,在感知识别目标对象身份、场景、行为的基础上,利用感知结果对分析内容进行修正,从而实现长时间未出现告警、久坐提醒、健康日报等定制化功能与服务,切实帮助子女实现长辈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全面看护。

据萤石蓝海大模型研发负责人王晟介绍,未来,萤石将通过“专用数据 + 平台框架 + 技术底座”的驱动体系,持续拓展更多的消费类场景,同时与开发者共创,实现无人值守、家畜养殖等行业类场景的混合大模型,从而满足更多客户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的垂直化需求。

EZVIZ HomePlay OS 全栈开放:从“技术平台”到“场景生态”

如果说蓝海大模型2.0是萤石AI变革的“技术引擎”,那么EZVIZ HomePlay OS的全栈开放,则是其构建垂直场景生态的“操作系统”。面对AI场景碎片化带来的“需求分散、决策分散、算法分散”挑战,萤石通过“场景化智能体+设备开放+APP开放”三大维度的升级,为开发者提供一套应对复杂场景的利器,致力于共绘高效、灵活、开放的智能物联新图景。

历经一年技术沉淀,EZVIZ HomePlay OS 于今年完成端云协同与技能协同升级,并取得初步成效。目前,萤石已研发10余项端云协同算法,每日产生数百万次端云协同操作;通过端侧算法初步检测、云端大模型精细化识别,可拦截99%以上的端侧误报,相较纯云端检测,成本降低超90%。

场景化智能体:连接用户与设备的“翻译官”

在萤石的开放体系中,智能体是串联上层应用与底层设备的核心枢纽。2025年,萤石推出“消费类智能体”与“开放类智能体”双轨并行模式,实现从基础交互到场景化解决方案的跨越。

8.jpg

消费类智能体直接服务于萤石APP用户,覆盖家居安全、养老监护、儿童看护等高频场景。例如,“长辈看护智能体”可实时监测老人活动,当检测到跌倒、长时间未活动等异常时,立即触发预警机制;“基础智能体”通过语音交互实现智能硬件控制、告警消息、录像检索等功能,简化用户操作流程;“智能入户智能体”则支持快递签收辅助、可疑人员识别等功能。

9.jpg

开放类智能体则为开发者提供底层支撑,通过低代码框架适配具体业务场景。在物联感知与智能体融合层面,开发者可依托萤石蓝海大模型记忆能力,基于场景面板生成工地安全智能体(如安全帽识别)、会议感知智能体(如未到人员提醒)、餐饮感知智能体(如卫生报告)等垂直应用。除了感知能力与智能体的融合以外,萤石还帮助开发者构建软硬一体的智能体机器人。借助这一智能体,萤石进一步开放其硬件入口,让开发者可根据各自场景需求,自定义实时对话场景及检索的内容,打造专属情感陪伴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

从场景化智能体出发,萤石全面升级EZVIZ HomePlay OS并构建起多维防护体系,不难看出萤石致力于让更多开发者快速、低成本落地智能应用。

设备开放:打破硬件定制的“高墙”

传统物联网开发中,硬件定制的高成本与长周期是制约行业创新的核心痛点。

以4S店销售话术分析场景为例,传统方案需经历设备定制、设备上云、平台对接、算法训练、业务串联5大环节,耗时至少5个月,成本高昂。对此,萤石会上重磅官宣全面开放操控设备和萤石APP的原子能力,把全栈开放的能力延展至设备硬件,让开发者不受限地实现端到端智能物联方案中任意环节的业务创新。

13c71c09ba12952f979fa866b0391667_1751022864988434.png

萤石设备开放平台通过“云端一体”架构,将设备原子能力与云端AI算法训练能力(如行为识别算法下发)深度整合,开发者仅需通过可编程套件改造设备功能,即可实现业务敏捷落地。

这种开放模式不仅降低了开发门槛,更保障了设备品质与数据安全。目前基于这套体系,萤石已携手合作伙伴实现智能生猪养殖行业的育种方案的研发,透过这一智能育种方案,改变了传统种猪养殖查情、配种、巡栏等高度依赖人的工作模式,极大提升了猪场的生产效率。

APP开放:加速中小微企业数智化转型

数智化转型早已成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当前中国有近五千万小微企业主仍面临着迫于成本压力与收益风险“不敢转”、技术门槛高“不会转”的难题。

94832edaee666e4de9dfe2ad28862ae4_1751023074607244.jpg

可以说,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效率需求与成本压力的矛盾尤为突出。基于此,萤石宣布首次面向开发者开放萤石APP,它通过“流量-技术-商业”三级引擎,为开发者提供轻量化商业模型。在流量层面,依托萤石1.9亿+用户与3亿+设备形成的天然流量池,结合数年打磨的匹配算法让方案精准触达目标用户;在技术层面,平台提供五大核心组件(设备管理、消息推送、数据分析等),开发者仅需注册账号,通过“申请-共创-上架”三步即可完成应用推广;在商业层面,萤石与开发者共享增值服务收益(如订阅分成、广告分成),形成可持续的盈利闭环。

萤石共开放五大核心组件,除了基础的用户模块及设备模块以外,还进一步开放了音视频模块及消息模块,助力开发者可二次加工音视频,并按需拓展物联事件消息,另外还开放了AI模块,开发者无需自建 IoT 基础设施,只需结合业务逻辑,调度设备端、云端的算力和算法,便能实现各种场景的智能化。同时支持轻量化H5模式,保障开发者在前期验证商业可行性阶段,技术做低成本投入。

总结来说,全新的EZVIZ HomePlay OS开放框架构不仅涵盖了APP端开放应用、设备端脚本程序,以及训练的算法和智能化组件,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以往单一对象的局限,既面向萤石用户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也为开发者搭建起技术资源共享与变现的通道。

结语

从通用大模型的“星辰大海”到垂直场景的“精耕细作”,AI技术正经历从“能力泛化”到“价值落地”的范式转变。

萤石蓝海大模型2.0与EZVIZ HomePlay OS的全栈开放,不仅解决了物联网领域“场景碎片化、需求个性化、开发高成本”的核心痛点,更通过技术底座的迭代升级与生态体系的协同进化,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垂直场景智能化的“建构者”工具箱。在这场由垂直大模型引领的AI变革中,萤石正以“技术助力+生态共建”双轮驱动,开启碎片化AI场景的万亿市场新图景。

当蓝海的潮水涌向每一个细分场景,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更智能、更高效、更人性化的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责任编辑: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