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排水防涝系统与城市建设相互依存、息息相关,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居民的基本生活和城市的安全运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扩张建设,不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导致的内涝现象日益突出,内涝已成为各大城市面临的顽固“城市病”。
一、城市内涝治理面临的问题
1.已有设施标准偏低
对照国家《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城区由于排水管渠建设年代久远,管渠排水标准较低,达不到现行排水防涝要求,暴雨等极端天气来临时不能满足排水需求。
2.规划建设不够协调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存在城市科学规划意识不够强的情况,在建设用地不断扩大的同时,部分河道、湖泊、湿地被填埋,城市水面率下降,城市自然滞洪调蓄能力降低;因污水治理和排水口管控,采用“一堵了之”等简单措施来封堵沿河雨水出口,导致排水不畅;因地铁、隧道等项目建设,施工工地周边管网遭泥沙淤积、损毁,成为易涝新隐患。
3.运维数据分散
“物联网+智慧排水”是现代排水行业监管的重要抓手。目前,排水设施运维数据大多分散在不同部门、企业,尚未实现归口管理,信息收集共享、跨区域协调、设施运行调度等仅能通过网络通讯工具渠道,各部门、各环节信息传递不及时。
4.积水态势不明,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发布不足
产生城市内涝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降雨量大导致管网超负荷运行、排水管网淤堵、城市水体倒灌等,通常发生在雨季。管控措施包括台账化管理、设施改造、易涝积水点监测预警、发现积水后及时处置等,但大部分城市停留在纸质化台账管理层面,未进行易涝积水点监测预警,并且限于投资影响和天气影响,设施改造和积水处置往往不能及时进行,导致易涝积水点管理相对滞后,对于降雨后积水情况无法及时知晓,对过往人车难以及时预警提醒。
5.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城市内涝调度决策指挥不畅
城镇内涝防治数字信息平台尚未完全建立,应急处置调度多靠人工传达,预警和灾后反馈滞后。部分区域在出现内涝时不能第一时间获取消息,导致对排水隐患和风险缺乏预判评估,难以实现排水精准管控的高效实施以及应急预警处置的有效开展。在城市内涝发生前需要制定相应预案,在城市内涝发生后需要启动相应预案,并及时调配排水公司处置队伍进行处置。目前,不少地方在城市内涝应对工作中,停留在预案制定层面,信息发布不够及时,在调度指挥时缺乏必要的手段,导致调度不够精准,难以做到全局统筹决策,处置情况反馈不够及时。
二、城市内涝治理路径分析
1.建设城市积水监测预警体系
针对城市易涝积水点场景,综合利用数智技术为城市排水防涝管理提供智慧化支撑,用智慧守护安全。
一是在感知层面,构建城市易涝积水点感知监测预警体系。通过部署水位观测球、地埋式液位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城市易涝积水点积水深度精准监测;通过部署井盖智能监测终端、井下液位监测仪,对易涝积水点周边排水管网窨井进行监测,对井盖安全和窨井液位高度进行监测;通过部署翻斗式雨量计,对降雨量进行实时监测;通过部署城市治理球,对城市积水事件进行检测;通过部署室外音柱、信息发布屏等设备,及时发布易涝积水点的积水情况信息并进行预警。
例如,在城市洼地、地下通道、下沉广场这类排水设施的关键节点以及易出现内涝积水的地点,布置必要的智能化感知终端设备,实现易涝积水点和周边排水管网、窨井设施的普查建库,并基于场景特点,进行合理地设备选型,综合利用视频监控和感知终端设备,实现对易涝积水点积水状态的实时感知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同时对外提供预警发布,满足日常管理、预警预报等功能需要。
二是在应用层面,实现城市内涝监测预警业务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基于基础应用管理、物联接入管理、视频应用管理等统一平台服务体系,建设基础信息管理、监测预警管理、预警事件处置、数据趋势分析等功能,提高城市易涝积水点监管水平。
2.提升城市排水防涝应急响应速度和决策指挥能力
达成城市内涝事件应急预案的有效管理,联动处置队伍和信息发布预警设备,根据不同积水深度和后果影响,实现预警事件的便捷化处置,保障指挥调度实现上下紧密联动、横向有力协同,达成扁平且高效的运作效果,提升城市内涝事件指挥调度能力,满足运行调度、灾情预先判断、防汛指挥调度、应急抢险救援等功能需求。
3.城市内涝治理技术与应用管理深度融合
(1)汛情智能感知与灾害识别
基于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汛期安全筑牢坚实的防线。物联网设备可实时采集水文、气象、地质等多源数据,构建全方位监测网络。例如可在易涝积水点、排水设施关键节点,合理确定监测对象、监测指标(包括液位、流量、雨量、水位、视频监控、工况等)、监测点位、监测方式等,布设智能化感知终端设备。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快速识别灾害风险特征,精准预测灾害发展趋势,从而实现及时、准确的预警。同时基于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构建的智慧防汛系统还能与应急处置机制深度融合,快速调配资源、优化救援路径,指导各部门高效协同作战,确保在汛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科学处置,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守护汛期安全。
(2)基础信息管理
系统能够支持对易涝积水点信息的管理,易涝积水点信息包括易涝积水点名称、类型、出现时间、所属区域、地址、风险等级、风险描述等,接入地图,实时查看易涝积水点位置;支持对内涝事件处置队伍的管理,可查看应急队伍详情,包括队伍名称、队伍类型、队伍性质、人员总数、所属单位、经纬度、地址、擅长救援领域、专职人员数、关联装备等;支持对应急物资的管理,可查看应急物资详情,包括物资名称、物资等级、数量、用途属性、库存地、型号规格、物资描述等;支持对应急仓库的管理,可查看应急仓库详情,包括仓库名称、仓库等级、所属单位、仓储容量、应急物资种类和数量、应急装备信息等。
(3)监测预警管理
基于GIS技术构建易涝积水点地理分布的可视化平台,直观展示易涝积水点的空间位置和分布情况,为排水管理部门提供实时运行状态监测和数据支撑服务。通过接入水位观测球、雨量计等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易涝积水点的水位和降雨量数据,并在平台上展示易涝积水点的名称、所属区域、监测数据、上报时间、报警状态等详细信息。
系统能够支持实时查看易涝积水点监测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及监测数据。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将自动触发实时告警,并支持按照严重程度对报警等级进行分级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查看、定位报警位置,并分析报警原因,从而实现高效、精准的应急响应和决策支持。
(4)预警事件处置
对已编制的预案信息进行录入,包括预案名称、预案编号、预案类型、响应级别、编制目的、适用范围、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应急响应、附件文档、预案标签、描述等信息,支持按照事件类型、事件级别等条件检索预案信息,使用列表分页形式对用户处理过的内涝事件基本信息进行展示,包括报警时间、处理时长等信息,实现报警数量、报警设备等信息的报表化展示,支持按照不同时段、不同监测点进行数据分析对比等。
三、以科技赋能防汛,城市内涝治理发展建议
与城市生命线工程相结合,搭建城市排水防涝信息调度平台,提升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调度水平与应急处置能力。
1.构建并优化信息调度平台
通过第三方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搭建、完善信息传输网络和信息调度平台。结合城市生命线,共享应用水利、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数据,发挥平台数据收集、传输、分析和应用功能。
2.构建智慧决策调度系统
在信息调度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内涝标准数据库、排水防涝设施、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及抢险人员等信息,构建集内涝智能研判、排水防涝设施自动启停、应急预案同步响应,应急物资及抢险人员快速调动于一体的智慧决策调度系统。
3.推进地下管网数字化建设与监测预警平台升级
推进地下管网数字化建设,通过远程监控等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排水管网科学化、自动化运行管理水平;加速防涝监测预警平台的迭代更新,增强内涝气象风险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综合风暴潮、降水、洪水影响的城市内涝水灾害精细化监测监控和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积极运用地理信息、遥感应用等技术体系,增强对隐蔽工程风险隐患以及易涝区域风险等级的评估能力,强化应急救援指挥功能,推进技术创新、完善法规标准,全面提高汛期内涝风险研判预警、应急抢险、灾后救援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内涝治理智能管控水平。
四、结语
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对于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城市内涝监测预警能力,强化排水防涝体系是建设韧性安全城市的关键举措。城市内涝点多面广,通过建设城市内涝感知系统,实时监控易淹易涝积水点等部位情况,掌握降雨量、道路积水深度等,实现可视化监管、全过程线上调度的功能,可为风险等级评估和应急救援提供数据支撑,提高城市内涝智能化管控水平,进而提升城市防涝能力,保障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新时代城市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责任编辑:石旭
小手一抖把码扫,物联消息全知晓
2025-07-21
2025-07-24
2025-07-22
2025-07-24
2025-07-23
2025-07-23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