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低空经济迎来发展机遇期。据统计,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低空经济已经从“概念热”迈向“发展实”。安全是航空领域普遍关注的首要问题。随着空域划设改革推进以及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低空领域的显性安全风险与隐形安全风险将不断增多。低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严格或绝对管控安全风险。因此,只有真正解决了低空安全问题,低空经济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新赛道”、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本文分析了低空经济中的安全风险和范式变革,以及目前低空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探讨了杰能科世智能安全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能科世)低空安全解决方案创新应用实践,展望了低空安全管理未来发展趋势。
part 1
低空经济中的安全风险和范式变革
有别于通用航空的高度“公共产品”属性,低空经济更为强调空域资源的经济属性。当前,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低空空域资源利用,保障低空管理改革。与传统航空相比,低空经济下的空域呈现出“低小慢目标密集、合作与非合作目标混杂、电磁环境高度复杂”等显著特征,由此引发的安全管理风险日益凸显。发展低空经济应当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但如果低空安全风险得不到严格管控,低空经济活动的内生风险将阻碍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低空经济自身风险
一是飞行安全风险。其包括威胁或破坏飞行活动本身安全的风险和飞行活动对其他法益造成损害的风险,也可以概括为航空安全风险和公共安全风险。二是信息安全风险。其主要包括部分低空飞行活动存在危害国家重大利益的国家安全风险,以及侵犯个人隐私的安全风险。由于国家安全概念本身即具有较强的模糊性,低空经济视域下国家安全风险界定也具有不确定性,包括但不限于侵入军事、政治、经济等重点涉密单位区域造成泄露国家秘密风险。
2.低空安全范式变革
长期以来,低空安全治理实施的是以“控在地、零升空”为主要目标的警卫安保模式,低空安全行业也以“发现得了、反制得住”“安全第一”为发展方向。在低空经济视域下,低空安全治理应以“管得住、放得开”为主要目标的服务低空经济发展模式,低空安全企业应以“安全优先、保障发展”“及时管控”为发展方向。考虑到低空风险自身固有的“生成与承受主体的多元性”“生成时间与空间的任意性”以及“风险变现成本与治理成本的不对称”,对风险事前预防和事中迅捷应对提出更高要求,低空安全范式亟需升级变革。
part 2
低空安全管理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案
低空安全行业经历了单点防御(设备研发)、区域监管(综合治理)等发展阶段,其为应对低空经济安全威胁贡献了巨大力量。现阶段,在低空经济视域下,低空安全管理面临着以下痛点和难点问题。
1.单一手段的局限性
行业主流无人机反制技术主要聚焦于“非杀伤性干扰”与“物理摧毁”两大方向。前者主要有频谱侦测与干扰方案(通过无线电频谱侦测实现低空无人机有效侦测识别和方位跟踪,利用无线电干扰和阻塞技术,实现对入侵无人机的有效管控,代表产品如固定式察打一体设备,广泛应用于机场、铁路等关键场所)、导航诱骗设备(模拟发射全球四大导航卫星系统常用频点信号,对依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无人机进行导航诱骗,实现对无人机的航向诱导,适用于石油石化等关键场所);后者主要有激光反制设备(利用高能动态聚焦激光束,为军事基地、电网、核设施等敏感目标提供硬摧毁能力)、网捕设备(用网捕的手段直接截获无人机以及自制穿越机,为军事基地等敏感目标提供抓捕摧毁能力)等。
为提升反制效果,通常采用大功率电磁压制、无差别导航诱骗等粗放式反制手段,其能量溢出不可避免地对周边合法无线通信、卫星导航服务造成信号中断、定位漂移等问题,还容易引发公众对辐射安全与正常生活受扰的强烈担忧。为了规避此类风险,监管层不得不采用全域或区域限飞等“一刀切”策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城市管理、紧急救援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不利于低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单一场景的孤立性
低空安全需要考虑通信、导航、监视、气象、航路规划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涉及民航、空管、公安、交通、气象、地方政府及市场主体。管理权责分散、缺乏有效协调机制,易引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数据标准不统一、接口不开放,则会导致关键信息碎片化,形成互不相通的“孤岛”。
3.单一维度的滞后性
无人机技术革新正形成“攻防不对称”态势,AI视觉导航使飞行器具备自主避障与目标识别能力,群体智能技术实现百架级无人机协同作战,新型复合材料与微型动力系统使“纳米无人机”难以被传统雷达探测。
面对“三个单一”困境,以杰能科世为代表的低空安全企业着力在技术融合、数据清洗上下功夫,推动产业向多传感器融合方向演进。
在应用模式创新层面,无人机反制系统正在从单点防御向网络化协同演进。通过多设备联网部署,可构建覆盖更广、响应更快的城市级防护网络。部分企业已实现跨区域智能组网,初步建成低空安全“天网”。更深层次的创新体现在跨技术协同:激光武器与电子干扰系统协同作战,形成“先干扰致盲、后激光摧毁”的梯次拦截策略,显著增强了复杂场景的应对效能。
在技术融合层面,行业已构建起“侦测+研判+处置”一体化防御体系。基于AI威胁评估模块,可智能生成三级响应策略;先进的行为预测算法能预判威胁轨迹并精准锁定拦截窗口,有效拦截高速无人机目标。通过低空安全管控平台集成雷达、光电、频谱等监测设备,实现支撑全域信息共享与协同决策,显著提升威胁处置效率。
在行业价值延伸方面,无人机反制系统正从安全工具升级为城市治理关键基础设施。作为构建未来智慧城市低空感知与管控网络的基石,它为建立“可管、可控、可信”的城市级低空运行环境奠定了关键基础,更将与其他城市管理系统(如交通、安防、应急)深度融合,赋能多领域智慧管理。
作为低空安全领域的创新引领者,杰能科世从2017年成立伊始就扎根低空安全技术服务赛道,在国内首发了“城市级(大区域)低空安全监管平台”(2020年)、“低空安全服务管理平台”(2023年)、“低空安全垂域大模型”(2025年),引领低空安全行业从传统模式向自动化防御、智能化治理转型升级。每一次转型升级,都是对低空安全工作模式的突破,也是对城市低空安全面临的痛点和难点给出的解答。
part 3
创新实践,AI赋能下的低空安全范式变革
杰能科世通过集成雷达广域搜索、频谱侦测解析、光电精细识别、激光精准打击等能力,构建“探测-识别-决策-反制”的动态闭环体系,引领成为高安全需求场景的主流解决方案。通过构建“点、块、面、层”立体化防御体系,以“空域分层、设备精布”为原则,打造出覆盖物理空间与数字孪生世界的低空安全防护网络,并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推出多源数据融合的LAS垂域大模型——“悟穹”。该模型深度整合建筑集群、气象、电磁环境、人员流动等动态数据,实现飞行轨迹精准预测、风险智能预判及决策自动化,驱动低空安全管理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免疫”的范式跃迁。
针对低空经济、城市治理、大型活动、重点单位四大核心场景,杰能科世构建了标准化解决方案矩阵:低空监视融合方案整合无线电、雷达、5G-A、气象等多源信息,为城市全域无人机应用及发展打造全息感知底座。城市级综合方案以“一屏观全域”理念,打通公安、交通、民航等多部门数据壁垒,形成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治理体系。目前,该方案覆盖30+城市、300+重点单位,监管空域超10,000平方公里。大型活动安保方案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空域环境,在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等赛事中实现“零低空安全事件”目标。重点单位防护方案则针对机场、能源设施等场景定制“软硬一体”防护链,提供7×24小时云端托管服务。
part 4
协同智御下的低空安全新生态
未来,低空安全管理将沿着智能化与协同化两大核心方向纵深发展。
在智能化层面,人工智能将更深层次地驱动系统实现目标的自主精准识别、飞行意图深度理解、威胁动态智能预判及自适应反制策略生成,推动防御能力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并最终迈向“预测性防御”的质变跃升。在协同化层面,低空安全管理系统将突破孤立运行的局限,深度融入智慧城市治理架构,与城市安防大脑、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应急指挥中枢等关键系统实现无缝整合与数据双向赋能,成为城市综合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低空神经节点”,促进跨部门、跨层级的实时信息共享与协同决策成为常态。
与此同时,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将更趋成熟,推动反制设备本身向更高性能、小型化、低功耗、易部署方向持续迭代,显著提升系统覆盖密度与灵活性。新型反制手段如高能微波、高功率激光武器,以及网捕无人机、协同拦截无人机等创新物理手段的应用范围也将扩大。
作为支撑城市低空经济繁荣发展的核心基石,低空安全的战略地位正持续跃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破解城市低空安全这一系统性难题,绝非单一技术突破或孤立政策所能解决,它迫切要求技术创新、法规完善、市场规范、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社会认知提升等多维度的协同共振。杰能科世呼吁产业各界: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聚焦AI决策引擎、新型智能传感器、高效能反制设备等核心领域,加速前沿突破与高效转化,并深化军民融合创新机制;大力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建立统一、完善的技术规范、测试认证体系及数据安全准则,为产业健康发展和用户信任筑牢制度基石;最终,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空域用户及公众等所有利益相关方需携手同行,打破壁垒,共建开放、协作、可持续的低空安全产业生态共同体。唯有凝聚多方合力,方能真正实现城市低空资源的合规、高效、有序与安全利用,共同守护城市低空安全,为低空经济的腾飞筑牢不可撼动的安全基石。
责任编辑:石旭
小手一抖把码扫,物联消息全知晓
2025-08-06
2025-08-07
2025-08-05
2025-08-07
2025-08-05
2025-08-04
2025-08-08
2025-08-06
2025-08-08